2011年作为新十年的起点,众多品牌纷纷选在此时显露新的面孔:三星为更好整合全球营销策略,放弃原来针对中国市场推出的Anycall品牌,统一使用Samsung的商标设计;傲胜OSIM按摩椅推出新设计的logo,并邀请天王刘德华代言,以更好契合品牌形象;国际知名品牌星巴克和盖普也均经历了纷纷扰扰的换标过程,其中盖普以失败告终,星巴克的简化品牌logo设计则引发了大范围的争议。隐藏在品牌换标举动背后的,往往有更为深入复杂的战略思考。
“企业总是处于动态的发展过程中,市场升级,目标消费群体的重新定位,必然引发品牌更新的需要,以使消费者产生归属感。”广州捷登品牌设计公司创始人阿雷认为,品牌本身就具有群体区隔的功能,在产品同质化的背景下,必须要通过品牌的重塑,凸显品牌的独特消费主张,才能提升品牌在消费者心目中的排名,推动其做出购买决定。成功的汽车品牌,如奔驰、宝马、奥迪、沃尔沃,都有清晰的品牌调性,差异明显,才能牢牢拴住有不同需求的消费群体。 企业经营战略发生改变,是促使品牌重新塑造合适形象的另一重要原因。捷登品牌设计公司合伙人阿威指出,万事万物都处在不断的发展变化过程中,品牌既有的消费群体也是一样,也逃不过老化的命运,为重获市场,适当的改变和品牌形象的重塑就成为必要。正如引起争议的李宁换标及转变营销战略一事,出于对吸引更有活力、未来购买力的核心人群的考虑,李宁确实应当针对求新求变的年轻一代做出独树一帜的传播创新;同样,按照星巴克高层的说法,公司计划拓展产品品类,logo中的coffee字样已经远远不能涵盖公司的经营内容,更新这个标识也无可厚非。只不过,企业应该持小心谨慎的态度,反复权衡得失,以市场反馈为最终衡量标准,避免一叶障目。 当然,品牌决不能为变而变,变化的背后,更要有一套详实的经营策略来支撑,像无头苍蝇似地乱打乱撞、没有针对性和聚焦点的推广反而会为品牌形象的重新塑造带来压力。